桐乡村里,有位“金龟子”医生!
在河山镇庙头村卫生室,有一位56岁的乡村医生姚小英,她一头齐眉短发,一副黑框眼镜,脸上常常挂着一抹微笑,亲切温和,乍看之下,跟童年女神“金龟子”有几分相像。
积极热情
她是“最美河山人”
事实上,姚小英不仅长得像“金龟子”,积极热情的性格也与“金龟子”有几分相似。
初夏的上午,已经有些暑意。“血压有点高,这段时间要注意了!”庙头村卫生室内,姚小英的声音不时响起,声音洪亮,显得中气十足。只见她一边跟患者交代注意事项,一边快速在电脑上操作着,填写病例、开药、收费……动作利索、一气呵成。
村民在边上总要闲扯上几句家常,才满意地离开诊室,因为“小英医生”会耐心听他们的烦心事。婆媳矛盾、妯娌关系、邻里吵架……听着患者的家长里短,姚小英没有丝毫厌烦,还会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,并劝解他们看开些,各退一步,顺利帮他们化解矛盾。
2021年的一个傍晚,姚小英和丈夫正在家里准备晚饭,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喊“有人落水”,两口子便立刻往外跑去。当时落水的小姑娘已经没有了挣扎,情况十分危急。
姚小英的丈夫跳入水里,将落水者救起。此时落水者已经陷入昏迷,没有了呼吸,姚小英立刻为其开展胸外按压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。
10多分钟后,这位落水的小姑娘终于吐出了几口水,慢慢缓过来了。姚小英夫妻的“生命接力”,最终救回了这位年轻姑娘的性命。
为此,姚小英深得群众信任,先后被推选为村妇代会副主任、镇人大代表及党代表,并多次获得“先进工作者”“最美河山人”等荣誉称号。
梦想成真后
辛苦接踵而至
生于斯,长于斯,姚小英扎根庙头村从医已经31个年头。1984年,年仅17岁的姚小英跟着爷爷,也是当时的老中医姚宝镛学习中医外科,手抄中医书、背诵中医常识、学习自制药线……2年多时间,姚小英终于慢慢“出山”了。
之后,姚小英又先后前往桐乡市卫生学校和海宁卫生学校学习,并且拿到了中专医师的毕业证书,在1991年正式成为了庙头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,这也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。
还没来得及品尝梦想成真的甜蜜,乡村医生的辛苦已接踵而至。一个听诊器、一个体温计就是姚小英所有的诊疗工具,面对过各种突发急症,她只能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和现场观察开展诊疗。
无论白天黑夜,只要有村民需要,姚小英就要立刻背上药箱匆匆前往。“每次诊断完之后,药用上了,我还不放心走。有时候半夜看完回家了,还要躺床上想好久。”
“有人生病,我不去看看,不放心!”
有一个夏日的夜晚,病人特别多。“那天的前半夜看了2个,后半夜又看了2个,早上还没起床,又有人来叫,我老公不免替我担心,说这样的‘车轮战’谁吃得消。”但姚小英不放心,依然匆匆起床赶去。
谁知,还没到患者家里,劳累过度的姚小英就直接晕倒在了半路,最后被送去了河山镇卫生院救治。“小英,小英,快帮我们看看。”出院后,家里人让姚小英在家休息几天,谁知休息的第一天就有患者上门。
“有人生病,我不去看看,不放心,睡觉也睡不好。”于是,姚小英便在家里为他们看诊,遇上急症患者出不了门,便让她老公骑车送她过去为患者看病。
还有一个黄昏,正是农忙季节,家里长辈在用“打稻机”打稻时,一个7、8岁的小男孩不慎将手绞了进去。
“当时孩子手背上的整张皮都掉了,我让他们马上去上级医院处理。”但当时家里只有孩子的爷爷奶奶,老两口急得不愿意上医院,反复求着姚小英,“姚医生,求求你帮帮忙”。
姚小英没法子,只得硬着头皮上。“我当时给孩子缝针就缝了十几针,缝完又给孩子打破伤风针、消毒、消炎,弄到很晚才回家,就怕伤口长不好,会出现并发症。”20多年过去,姚小英依然记得那时候自己的焦虑与不安。
之后几天,姚小英每天上门为孩子进行治疗,挂消炎盐水、换药、消毒、检查伤口,一天都不敢落下。10多天后,孩子手上的伤口才慢慢结疤、消肿,一点点好起来了,姚小英悬着的心,这才放下了。
辛苦之外
更多的是欣慰和自豪
当然,作为一名乡村医生,“小英医生”也有无数欣慰和自豪的时刻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农村有不少患痈、肿、疮、疡等疾病的村民,常常红肿、流脓,且久治不愈,成为不少人的困扰。而继承了爷爷姚宝镛中医外科诊疗技术的姚小英,正是治疗痈、肿、疮、疡等疾病的一把好手。
当时有个患者患了蜂窝组织炎,俗称“疽”,屁股上长了5、6个大包,每个都在5-10厘米大小,反复治疗都不见好。之后在熟人的推荐下,患者找到了姚小英。
姚小英用手术刀将“肿块”切开,随后用镊子将里面的脓栓一一夹出,清理干净,随后埋入自制的药线,消毒、包扎,每一个都是如此处理。之后的每一天,患者都按时过来清理、换药,经过十几天的处理,终于将这“顽疾”治好了。
“那时,最多的一天接诊了7、8个类似的患者。”这些患者经常会出现伤口溃烂、流脓等情况,甚至会伴有恶臭,姚小英从不在乎这些,细致地为每一位患者检查、清创、消毒和敷药。“只要能为他们看好病,就觉得一切是值得的。”
心里时刻装着
1500多个村民的健康
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,姚小英也与时俱进,为了当好家庭医生,她早在几年前就建立了“庙头村家庭医生群”,群里有300多个村民。
姚小英除了在群里发布各类健康资讯,及时解答老百姓的问题,还常常为患者解决困难。前不久的一大早,村民戴金花(化名)的儿子就在群里问,“老太太今天上完厕所,有点头晕,饭也吃不下了,是怎么回事呢?”
“前几天,老太太刚来量过血压,血压是好的。”“是不是头晕的‘老毛病’又犯了?”“家里应该有全天麻和西比灵的药,你让她先吃了看看情况。”“全天麻一天3次,每次3片,西比灵吃1次,每次吃2颗。”……
姚小英的回复一条接一条地发到群里,随后收到戴金花儿子发来的“好的”。当天上午10点多,姚小英又打电话给戴金花的儿子,了解老太太的情况。
“吃过药之后好多了,刚刚还喝了点粥。”比起清早的紧张、焦虑,戴金花儿子的心情明显轻松了不少。“那就好,我吃过中饭再过来看看她。”觉得不放心,姚小英又补上一句。
她是“姚医生”,也是百姓口中亲切的“小英”和“老姚”,百姓心中装着她,她的心里也装着辖区内1500多个村民的健康。哪些家庭的老人有慢性病,哪些家庭有行动不便的人,哪些人需要长期服药,她都“心中有数”。
本文由桐乡发布出品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记者|黄明珠通讯员 | 倪金花 倪娟芬摄影|黄明珠编辑|沈惠娟责编|宋佳
投稿方式
即日起,您可以通过进入爱桐乡APP的“社区”版块,分享您的图文或短视频,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桐乡发布哦!
最新动态:
温馨提示: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,没有经常点“在看”的,会慢慢收不到推送。如果你还想看到我们发布的权威信息,请将“桐乡发布”加为星标,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“赞”“在看”。